
7月16日,中國酒業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六屆理事會第一次(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經過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組織機構,宋書玉當選新一屆理事長,王延才擔任名譽理事長。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章程》規定,第五屆理事會任期屆滿。為落實黨中央關于應對新冠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經研究決定,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中國酒業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選舉工作。
據了解,本屆會員代表大會共計發出1119張選票,由符合參與本次大會的1119名會員代表人進行投票,選舉產生473名理事、51名常務理事以及包括理事長、執行理事長、副理事長和秘書長在內的協會負責人。
據了解,自中國酒業協會1992年6月22日成立以來,28年的發展過程中,王延才為中國酒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持續推進協會發展,經協會管理層與支委聯席會議研究決定,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批準,特聘王延才擔任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王琦執行理事長宣讀了中國酒業協會名譽理事長聘任決定,宋書玉理事長為其頒發了證書。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作第五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經歷2012年后三年的深度調整期之后,2015年~2019年中國釀酒產業發展取得了非同尋常的發展成就。也正因低谷期的經歷,行業由被動接受到心態放穩,由不適應到積極應對,由措不得力到思變創新的諸多轉變,為五年來中國酒業質的飛躍起到較強的推動作用。
2015~2019年中國酒業規模以上企業經濟指標
通過對比2015年~2019年酒類產業的各項經濟指標數據,這五年來,呈現出以下變化:
◆規模以上酒類企業數量逐年減少,相比五年前減少了437家,體現出酒業市場集中度逐年得到提升;
◆產銷量基本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相比五年前減少了1686.3萬kL,降幅為25.6%,體現了市場供需關系和消費需求的變化;
◆產品銷售收入減少184億元,降幅2.3%,在2017年觸底回升,出現V字反轉。但是,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卻基本顯示出逐年增長的現象(僅2016年出現下降),五年累計增幅31.3%,說明酒類產品的市場議價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利潤水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累計增長679.5億元,增幅達72.6%,單位產品利潤增幅高達132.0%,表現出酒業由量變向質變的過程,間接體現出的是消費者“喝少一點兒,喝好一點兒”的消費訴求。
新當選的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長宋書玉強調,新的一屆中國酒業協會理事會,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認真貫徹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論斷,確定新任務、新舉措,積極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美好生活奉獻美酒。自覺、自愿、自律做產業進步的服務者,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為中國酒業的繁榮、健康發展盡心盡責,竭力前行。同時,他提出九方面的工作思路。
一是構建和完善產業協會職能
提出了新一屆理事會期間,要做好會員的好娘家、政府的好參謀、消費者的好朋友、世界酒業的好生態。持續強化專業化、職業化、制度化、年輕化產業協會的打造,積極構建“學習型”行業協會。在保證全產業產銷量穩定的同時,力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利潤超過2000億元的產業經濟主要預期目標。
二是傳承優秀文化,創新文化表達
引導中國酒類產業在傳承的基礎上,對釀酒傳統文化進行再開發、再創造、再提升,構建統一的中國酒文化表達體系。積極倡導和構建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產業文化生態。重點從學術研究、文化傳播、國際交流等方面開展工作,不斷完善我國酒文化理論體系,打造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創新消費文化,讓理性、健康快樂的飲酒新文化成為美好生活的新文化。
三是以技術創新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系統規劃產業科技創新戰略,制定產業技術創新導向。推動智能釀造和整個產業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四是以標準建設引領產業品質升級
系統構建產業標準化體系,拓展產業標準建設范疇,強化產區標準建設、產品等級標準、生態釀造標準,提升和完善釀酒師、品酒師職業標準,積極構建酒體設計師、侍酒師、調酒師等新的職業標準體系,啟動中國酒文化標準體系研究工作。
五是實施中國酒業教育計劃
創新中國酒業教育體系,塑造人才培育聯動體系創新教育模式,打造國家、產業、院校、企業四級聯動人才培育體系,提升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產業培訓服務功能,爭取做到產業全覆蓋,實現全員培訓上崗。廣泛深入地進行酒類文化、科學、健康飲酒的普及教育,推進美酒知識、美酒科普全民化,拉動酒類新消費動能。
六是踐行社會責任,提升產業美譽
全國理性飲酒宣傳周活動舉辦五年來,已經影響到504個城市,1億人以上。疫情發生后,據不完全統計,截止5月底酒業累計捐贈已達15億元,捐贈的企業及個人超過1250家。未來,在持續做好全國理性飲酒宣傳周的同時,強化飲酒的科學研究,傳播科學健康的酒類知識與飲酒方式;踐行誠實、誠心、誠信的生產經營理念,樹立中國釀酒產業的社會責任形象。
七是打造名優產區和產業集群,優化產業結構
引領產業著力打造名優產區、特色區域、產業集群,扶持個性多元、國際表達的酒莊、工坊等新興商業模式,創造產業發展新機遇。持續對14個重點產業集群、6大名酒產區的發展進行共建培育,持續以系統性、立體化、全維度的標準體系,扶持名特優產區向更良性、更高質量發展。推動產區向優勢名酒產區和美酒特色產區發展,建立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均衡發展、區域優勢顯著、風格特色突出的產業新格局,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八是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品牌價值
與中華商標協會聯合成立中國酒業知識產權保護委員會。全面提升酒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強化地理標志和知名商標保護作用,加大知識產權實施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合規使用,拓寬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傾力打造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成為世界酒類頂級會展,傾力打造天人合一、青酌獎、世界名酒、共享榮耀成為世界酒業頂級品牌活動。持續搭建中國酒類品牌與世界對話的平臺,助力中國酒類企業塑造全球品牌。
九是國際、國內市場雙驅動
我們已經身處酒類國際化市場,要做好長期穩固國內市場的充分準備,以品質消費助力品質升級、服務升級、市場升級。同時,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品質自信、消費自信,走向國際酒類市場,創新中國酒類產品國際化表達方式、品飲方式。讓全世界熱愛生活、贊美生活的人們與我們一起分享中國酒類產品的無限魅力。
附:中國酒業協會第六屆理事會名單:
——中國酒業協會,中國酒業新聞網等